低磷血症怎么处理

低磷血症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磷制剂、治疗原发病、监测血磷水平、静脉补磷等方式处理。低磷血症通常由营养不良、吸收障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小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增加富含磷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轻度低磷血症。磷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乳制品、瘦肉、鱼类、坚果、全谷物等。对于长期素食或饮食不均衡者,需注意每日磷摄入量是否达标。胃肠功能正常者优先选择膳食补充,避免过量摄入引发高磷血症风险。
口服磷酸钠溶液或磷酸钾片剂适用于中重度低磷血症患者。葡萄糖酸钙磷口服液可同时补充钙磷,适用于合并低钙血症者。使用磷制剂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血磷水平,防止出现腹泻、高磷血症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调整剂量。
继发性低磷血症需针对病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腺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胰岛素治疗纠正代谢紊乱,范可尼综合征等肾小管疾病需使用枸橼酸钾纠正酸中毒。控制原发病后血磷水平多可逐渐恢复。
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血清磷、钙、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急性低磷血症建议每12-24小时监测,慢性患者每周复查。监测尿磷排泄率有助于鉴别肾性磷丢失。心电图监测可早期发现重度低磷血症所致心律失常。
血磷低于0.32mmol/L或出现横纹肌溶解、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需静脉补磷。常用磷酸钾注射液需稀释后缓慢输注,同时监测血钾水平。静脉补磷期间可能出现低钙血症,需准备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应急使用。
低磷血症患者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长期使用氢氧化铝等磷结合剂。酗酒者需戒酒并补充维生素B1。术后患者及烧伤患者需特别注意磷的补充。出现肌无力、骨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禁止自行大剂量补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评估长期低磷对骨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