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病发时是什么感觉

心绞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闷胀感,可能伴随左肩、下颌或背部放射痛。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类。
心绞痛最突出的症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紧缩性疼痛,常被描述为“胸口压大石”或“束带勒紧感”。疼痛多持续2-15分钟,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部分患者会出现濒死感,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内侧、颈部或下颌放射。这种疼痛与心肌缺血时乳酸堆积刺激神经末梢有关。
约半数患者会伴随冷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限,部分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乏力。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出现静息状态下的疼痛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提示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缺血改变。
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可能出现无痛性心绞痛,仅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或极度疲劳。女性患者更易出现上腹痛、烧灼感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胃病。少数患者表现为牙痛、耳痛等异位疼痛,这类症状与心脏神经分布的个体差异有关。运动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寒冷刺激、饱餐后或晨起时易诱发心绞痛,这与冠状动脉张力增高有关。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吸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均可能触发发作。部分患者夜间平卧时因回心血量增加而发作,称为卧位型心绞痛。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记录发作时的心肌缺血表现。
若疼痛程度突然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提示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新出现的心绞痛或1个月内发作频率显著增加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需紧急处理。伴随意识模糊、血压下降时需警惕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能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心肌酶谱检查可鉴别是否发生心肌坏死。
心绞痛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并舌下含服。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肥胖者需减轻体重,定期复查血脂和心电图。若症状加重或发作规律改变,应及时心血管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