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关键词: #青光眼
关键词: #青光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可通过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前房角镜检查、角膜厚度测量等方式诊断。慢性单纯性青光眼通常由房水循环障碍、视神经损伤、遗传因素、年龄增长、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原因引起。
眼压测量是诊断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基础检查,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可能出现眼压持续性升高,但部分患者眼压可能在正常范围内。眼压测量可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进行,测量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眼压升高可能与房水循环障碍有关,房水排出受阻会导致眼内压力增加。
视野检查可评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对视神经的损害程度。早期患者可能出现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状视野缺损,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弓形暗点或管状视野。视野检查常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检查结果可显示视野敏感度下降区域。视野缺损通常与视神经纤维层变薄相关,视神经损伤会导致视觉信号传导异常。
视神经评估通过眼底检查观察视盘形态变化,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常见视盘凹陷扩大、盘沿变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早期即可发现局限性或弥漫性变薄。视神经损伤可能与眼压升高导致的机械压迫或缺血有关,长期损伤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
前房角镜检查可观察房角结构,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属于开角型青光眼,房角开放但小梁网功能异常。检查需使用前房角镜配合裂隙灯显微镜,可评估小梁网色素沉着程度。房水排出障碍可能与小梁网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升高。
角膜厚度测量可校正眼压测量值,中央角膜厚度每增加10微米,实测眼压可能低估1毫米汞柱。超声角膜测厚仪或前段OCT可精确测量角膜厚度,正常中央角膜厚度约为520-550微米。角膜较薄者可能更易出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眼压测量的准确性。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应定期复查眼压和视野,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压迫眼球。保持规律作息,控制咖啡因摄入,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避免在暗处长时间用眼,阅读时保持充足照明。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出现眼胀头痛等不适及时就医。饮食注意补充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避免高盐饮食加重眼部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