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麻醉的降温方法有哪些

急救知识编辑 健康万事通
13次浏览

关键词: #麻醉

低温麻醉的降温方法主要有体表降温、体外循环降温、血管内降温、药物降温、局部降温等。低温麻醉是通过降低患者体温以减少机体代谢需求,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的技术手段,需由专业团队严格操作。

1、体表降温:

体表降温是通过冰毯、冰帽或冰水浴等物理方式降低皮肤温度,进而传导至核心体温。该方法操作简便但降温速度较慢,适用于非紧急手术或辅助其他降温方式。需注意防止皮肤冻伤,体温监测间隔不超过5分钟。体表降温过程中可能出现寒战反应,可配合肌松药物使用。

2、体外循环降温:

体外循环降温通过心肺机将血液引出体外经变温器冷却后回输,能实现每分钟0.5-1℃的精确控温。这是心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可快速达到深低温状态。需要肝素抗凝和专业灌注师操作,可能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或溶血等并发症。适用于需要心脏停跳的复杂手术。

3、血管内降温:

血管内降温采用经静脉植入的冷却导管直接调控血液温度,降温效率高于体表方式。导管通常放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通过闭环温控系统维持目标体温。该方法创伤小且温度波动幅度小,但设备要求高,可能发生静脉血栓或感染。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或心脏骤停后亚低温治疗。

4、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主要使用冬眠合剂或神经阻滞剂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配合物理降温增强效果。常用药物包括氯丙嗪、异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可降低代谢率并扩张外周血管。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禁用于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多作为辅助手段用于难以控制的寒战反应。

5、局部降温:

局部降温针对特定器官或组织进行选择性低温保护,如心脏冷停跳液、肾脏冷却灌注等。通过灌注4℃生理盐水或专用保护液,使局部温度降至10-15℃。能显著延长器官耐受缺血时间,但要求精确的灌注压力和流量控制。常用于器官移植或血管吻合手术中。

实施低温麻醉需持续监测核心体温、心电图、血气等指标,复温阶段应控制每小时升温不超过0.5℃以避免反跳性高热。术后须观察凝血功能、电解质平衡及感染征象,保持环境温度稳定,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开始,避免剧烈活动直至体温调节功能完全恢复。出现异常出汗或体温波动应及时就医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