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胃息肉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胃息肉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腹胀、消化道出血或贫血,治疗方式主要有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
胃息肉较小时通常不会引起明显不适,随着息肉增大可能压迫胃壁或刺激胃黏膜,导致上腹部出现隐痛或钝痛感。疼痛多与进食无关,呈间歇性发作。若息肉位于幽门附近可能影响胃排空,疼痛可能加重。此类情况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较小息肉可暂不处理,定期随访观察变化。
胃息肉可能影响胃部正常蠕动功能,导致食物滞留产生腹胀感,尤其在进食后症状明显。多发性息肉或较大息肉可能占据胃腔空间,加重饱胀感。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嗳气、早饱等症状。建议避免暴饮暴食,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必要时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腺瘤性息肉或炎症性息肉表面黏膜脆弱,可能因摩擦或糜烂导致慢性渗血,表现为黑便或粪便隐血阳性。长期少量出血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内镜下可见息肉表面充血或溃疡,可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较大出血性息肉需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血液检查显示血红蛋白降低。胃体部较大息肉更易引起隐匿性出血。除切除息肉外,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纠正贫血,同时排查其他消化道出血原因。
罕见情况下,巨大胃息肉可能阻塞幽门或贲门,出现呕吐、进食困难等梗阻表现。此类情况需通过CT或胃镜检查评估,通常需要外科手术切除。术后需定期胃镜复查,监测有无复发或新发息肉。
发现胃息肉后应定期进行胃镜随访,监测息肉大小及形态变化。日常饮食过烫、腌制食品可能刺激胃黏膜,应避免食用。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胃黏膜损伤。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体重骤降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按医嘱服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