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形骨折是指什么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螺旋形骨折是指骨折线呈螺旋状环绕骨干部位的骨折类型,属于不稳定骨折的一种,多由扭转暴力导致。常见于四肢长骨,如胫骨、股骨、肱骨等,可能伴随剧烈疼痛、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螺旋形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扭转外力引起,如运动时足部固定而身体旋转、机械绞伤等。暴力作用使骨骼沿纵轴发生旋转剪切,形成螺旋状断裂线。骨折线往往延伸较长,可能伴随软组织损伤或神经血管压迫。
典型表现为伤肢缩短旋转畸形,局部压痛明显且存在异常活动。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呈螺旋形环绕骨干,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走向。部分严重病例可能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为患肢剧烈疼痛、感觉异常及脉搏减弱。
需通过手术实现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常用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内固定。开放性骨折需紧急清创并预防感染,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儿童患者可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老年人需评估骨质疏松对固定的影响。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概率较高,可能与骨折端接触面积小有关。旋转畸形愈合可能导致功能障碍,严重者需二次手术矫正。长期制动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需进行预防性抗凝和康复锻炼。
术后6-8周开始渐进性训练,包括等长收缩、关节活动度练习等。负重时间根据复查结果调整,通常需3-6个月恢复完全承重能力。康复期间需定期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避免过早活动导致内固定失效。
螺旋形骨折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患肢过早负重。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戒烟限酒以减少血管收缩对愈合的影响,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如出现患肢麻木、苍白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就医排除血管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