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胃疼怎么回事

胆囊切除后胃疼可能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残留、术后粘连或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胆囊切除后短期内可能出现胃肠蠕动异常,胆汁分泌节律改变导致消化功能减弱。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或餐后不适。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可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胆囊缺失使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可能反流至胃部刺激黏膜。典型症状为剑突下灼痛、口苦,餐后或夜间加重。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胆汁,配合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日常需避免弯腰、卧位进食。
术前未发现的胆管微小结石可能在术后引发胆绞痛,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能伴黄疸。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必要时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
手术创面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纤维组织牵拉可导致间歇性腹痛,活动后加剧。轻症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粘连需腹腔镜松解术。建议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服用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以减少腹胀刺激。
过早摄入油腻、辛辣食物或暴饮暴食会加重消化负担。应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烹调以蒸煮为主,每日分5-6餐。可适量食用猴头菇粉保护胃黏膜,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术后3个月内需严格遵循阶梯式恢复饮食计划,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管情况,如出现持续剧烈疼痛、发热或呕吐,应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并发症。日常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