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体重下降怎么回事

老年人体重下降可能由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慢性消耗性疾病、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治疗原发疾病、药物干预、心理疏导、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
老年人胃肠蠕动减缓、消化酶分泌减少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表现为餐后腹胀、大便含未消化食物残渣。建议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粥、蒸蛋羹,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会加速能量消耗。肺结核多伴有低热盗汗,恶性肿瘤可能出现局部包块或异常出血。需完善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确诊后可进行抗结核治疗或肿瘤综合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导致代谢亢进。甲亢常见心悸手抖,糖尿病可能伴有多饮多尿。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和血糖,根据结果使用甲巯咪唑片或胰岛素注射液调节。
部分降压药、降糖药可能引起食欲减退。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片可能出现恶心,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发现药物相关体重下降时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孤独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影响进食意愿。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社交减少。家属应增加陪伴,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
老年人应保持规律进餐习惯,每日适量摄入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搭配香蕉、燕麦等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每周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测量体重变化。发现持续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5%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到老年病科或全科医学门诊就诊,完善营养评估和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