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什么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过敏性疾病,可能与寄生虫感染、药物反应或环境因素有关。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于丝虫、蛔虫等寄生虫感染,虫体或其代谢产物可诱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肺部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喘息、低热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片、伊维菌素片等抗寄生虫药物,并配合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反应。
部分抗生素、抗癫痫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患者通常有用药史,伴随皮疹、关节痛等表现。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和抗炎药物,严重时需住院监测。
长期接触真菌孢子、花粉或化学气溶胶等过敏原可能诱发本病。患者常有职业暴露史,症状呈季节性加重。建议脱离过敏环境,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缓解气道炎症,必要时联合孟鲁司特钠片调节免疫反应。
部分患者存在特应性体质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如哮喘或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易出现肺部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活化。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困难、胸痛,需长期使用甲氨蝶呤片、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等免疫调节剂控制病情。
结核分枝杆菌、曲霉菌感染也可能引起类似病理改变,需通过病原学检查鉴别。患者常有咯血、消瘦等表现,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异烟肼片、伏立康唑胶囊等,同时辅以肺功能康复训练。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摄入以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胸部影像学,若出现气促加重或咯血需立即就医。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