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总胆固醇值会降低是什么原因所致

月经期总胆固醇值降低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饮食变化、代谢率提高等因素有关。月经期间雌激素水平上升会促进胆固醇合成减少,同时黄体酮增加可能加速胆固醇代谢,部分女性因经期食欲下降导致脂肪摄入减少,也可能出现短暂性胆固醇水平波动。
雌激素在月经周期中呈现规律变化,排卵后至经前阶段水平最高。该激素能上调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促进胆固醇分解代谢,同时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黄体酮在黄体期分泌增加,可通过促进胆汁酸排泄间接降低胆固醇。部分女性经期会出现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自然减少高脂食物摄入量,膳食胆固醇来源减少也会影响检测数值。基础代谢率在月经后期可能轻微升高,体温上升0.3-0.5摄氏度时,脂肪氧化效率提升也会消耗更多胆固醇。
需注意病理性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肝病等也可能导致胆固醇异常降低。甲亢患者新陈代谢亢进会加速胆固醇降解,同时伴有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慢性肝病影响脂蛋白合成时,可能伴随皮肤黄染、肝区不适等表现。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存在肠道吸收障碍时,胆固醇水平可能持续偏低。
建议月经结束后复查血脂指标,避免经期生理性波动干扰判断。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血脂平衡。若胆固醇持续低于3.1mmol/L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需完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