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食道炎有哪些症状

霉菌性食道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以及口腔白色斑块。霉菌性食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食管炎症,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
霉菌性食道炎患者进食时可能出现咽喉或胸骨后疼痛,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刺痛不等。这种疼痛通常由真菌侵蚀食管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和溃疡引起。伴随症状可能包括食物吞咽时的异物感。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患者常描述胸骨后方有持续烧灼感或闷痛,类似胃食管反流症状,但多与进食无关。这种不适感源于真菌感染引发的食管黏膜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可能误以为是心脏病发作。确诊需通过胃镜检查,治疗可使用制霉菌素片联合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吞咽固体食物时可能出现梗阻感,严重时连流质也难以下咽。这是由于真菌斑块和炎症导致食管管腔狭窄所致。长期吞咽困难可能引起体重下降。治疗需配合使用两性霉素B含漱液缓解局部症状,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恶心,严重时呕吐出带有白色絮状物的胃内容物。这种症状多发生在食管真菌感染较重时,呕吐物中的白色物质为脱落的真菌菌丝。需注意与胃肠道疾病鉴别,治疗可选用伏立康唑片控制感染。
约半数患者同时伴有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颊黏膜、舌面出现不易擦除的乳白色斑片。这些斑块是霉菌感染扩散的表现,可能伴有口腔异味。可使用克霉唑口腔贴片治疗,同时加强口腔卫生护理。
霉菌性食道炎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过烫、过硬及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免疫力低下者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症状或体重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真菌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