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厌食症会怎么样

关键词: #厌食症
关键词: #厌食症
厌食症主要表现为长期食欲减退或进食障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器官功能受损等后果。厌食症通常由心理因素、胃肠疾病、代谢异常、药物副作用、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原发病治疗等方式改善。
长期进食不足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引发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低蛋白血症性水肿,表现为下肢或颜面浮肿。需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支持改善,如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等医用食品,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片。
能量摄入不足会干扰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女性可能出现闭经、甲状腺功能减退,男性可能出现性欲减退。青少年患者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雌二醇等指标,必要时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长期饥饿状态会导致胃黏膜萎缩、肠绒毛变短,表现为餐后腹胀、早饱感。部分患者因反复催吐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出现胸骨后灼痛。可通过胃镜检查评估损伤程度,使用复方消化酶胶囊、多潘立酮片改善消化功能,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胃黏膜。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可诱发心律失常,严重营养不良会导致心肌萎缩、心输出量降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动过缓。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血钾水平,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必要时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提升血压。
患者常伴随体象障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强迫性运动、社交回避等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是核心干预手段,可配合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但须警惕药物对食欲的抑制作用。
厌食症患者需建立规律进食习惯,采用少量多餐方式,优先选择高能量密度食物如牛油果、坚果酱。家属应避免强迫进食,创造轻松就餐环境,定期监测体重和生化指标。合并严重营养不良时需住院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出现器官功能衰竭需转入重症监护治疗。心理治疗需持续6-12个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