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关键词: #糖尿病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可通过控制血糖、定期眼科检查、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等方式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眼底出血等症状。
严格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关键措施。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同时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波动过大会加速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饮食上需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确诊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接受散瞳眼底检查,已出现视网膜病变者需每3-6个月复查。检查项目包括视力测试、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可早期发现微动脉瘤、硬性渗出等病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需加强监测,妊娠前3个月应完成基线评估。
戒烟可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每日运动30分钟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合并肾病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护视网膜。
针对非增殖期病变可选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严重黄斑水肿需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合并高血压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血脂异常者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增殖期视网膜病变需行全视网膜光凝术,通过激光封闭缺血区域阻止新生血管生长。黄斑水肿可采用局灶性激光治疗,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玻璃体出血。晚期出现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时,可能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等多指标综合管理方案,每季度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饮食选择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激光治疗时机。日常注意用眼卫生,连续用眼40分钟后应远眺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