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有哪些体征

骨盆骨折的体征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畸形以及休克等表现。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外伤导致,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或内脏器官损伤,需及时就医处理。
骨盆骨折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局部疼痛,疼痛部位与骨折位置相关,如耻骨联合、髂骨翼等区域。疼痛在活动或按压时加剧,可能向会阴、臀部或下肢放射。患者常因疼痛拒绝翻身或移动下肢,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范围。
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会出现肿胀,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瘀斑形成,常见于腹股沟、会阴或臀部皮肤。肿胀可能在伤后数小时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若出现进行性肿胀伴皮肤张力增高,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盆作为躯干与下肢的力学枢纽,骨折后会导致髋关节活动度显著下降。患者无法完成翻身、坐起或站立等动作,下肢主动抬举时疼痛剧烈。稳定性骨折可能保留部分活动能力,但不稳定型骨折会出现异常关节活动。
严重骨盆骨折可见肉眼可见的畸形,如双侧髂嵴不对称、下肢缩短或外旋畸形。开放性骨折可能伴有皮肤破损或骨端外露。通过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可诱发疼痛并判断骨折稳定性,但须避免重复操作加重损伤。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可能因盆腔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腹膜后血肿可刺激神经引起腹痛或腹胀。此类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并考虑血管栓塞或外固定手术。
骨盆骨折患者应绝对卧床制动,避免随意搬动加重损伤。稳定型骨折可尝试骨盆带固定,但须定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包括髋关节活动度练习和核心肌群力量训练。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摄入,促进骨痂形成。若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或排尿困难,需及时排查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