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导致静脉炎怎么办

输液导致静脉炎可通过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热敷、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静脉炎通常由药物刺激、导管损伤、感染、血管内皮损伤、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发现静脉炎症状后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进一步刺激血管。拔除留置针时需轻柔操作,拔针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防止出血。观察局部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表现,记录症状出现时间与输液药物的关系。
将发生静脉炎的肢体抬高15-30度,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可使用软枕支撑肢体,保持抬高状态12-24小时。避免患肢下垂或受压,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
采用40-45℃湿热毛巾敷于炎症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热敷能扩张血管促进炎症吸收,但需避开穿刺点。若出现皮肤破损或化脓应禁止热敷,可改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或口服迈之灵片促进静脉回流。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过敏反应可服用地氯雷他定片。严禁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涂抹。
出现化脓性静脉炎或血栓形成时,可能需行静脉切开引流术或血栓切除术。术后需定期换药,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慢性静脉炎反复发作者可考虑静脉剥脱术,但需评估血管条件。
静脉炎患者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碰撞。恢复期穿宽松衣物,限制患肢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输液前告知医护人员既往静脉炎病史,选择细软针头并控制输液速度。若出现发热、条索状硬结或肢体肿胀加重,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