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通过卧床制动、牵引复位、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撞击、病理性骨折、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手术禁忌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内收或旋转,使用三角枕或牵引靴固定。卧床期间需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通过踝泵运动、气压治疗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通常需要6-8周骨痂形成后才能逐步负重。
通过骨牵引或皮牵引维持骨折端对位,适用于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持续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7-1/10,需定期X线复查调整牵引角度。牵引期间可能出现针道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需配合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采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等器械固定骨折端。手术需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精确置入内植物,恢复颈干角及前倾角。术后早期可进行非负重功能锻炼,3个月后根据愈合情况逐步完全负重。内固定失败可能表现为螺钉切割、钢板断裂等。
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髋关节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骨水泥型或生物型假体置换,术后次日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部分负重。需特别注意预防假体脱位,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假体使用寿命通常为15-20年,年轻患者需谨慎选择。
骨折愈合后需系统康复治疗,包括肌力训练、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早期以等长收缩为主,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荷,功率自行车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康复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高龄患者可能需更长时间恢复行走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加强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补充牛奶300-500毫升,适量食用深绿色蔬菜。康复期可使用助行器减轻患肢负荷,避免摔倒等二次伤害。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加剧需及时就医。长期卧床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