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纤维瘤是什么

肌肉纤维瘤是一种来源于肌肉组织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分化良好的纤维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构成,常见于四肢、躯干等肌肉丰富部位。肌肉纤维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极少恶变,但可能因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疼痛或活动受限。主要有单发局限性、多发性、婴幼儿型等类型。
单发局限性肌肉纤维瘤多见于成年人,表现为皮下质地坚硬的孤立性结节,直径通常不超过3厘米。触诊时可活动,与皮肤无粘连。发病可能与局部肌肉损伤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超声检查显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无症状者无须治疗,若影响功能或美观可手术切除,复发概率低。
多发性肌肉纤维瘤可同时出现数个病灶,常见于青少年,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肿瘤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生长速度较单发型快,但极少恶变。磁共振成像可见肌肉内多发类圆形信号灶。治疗以观察为主,若肿瘤体积较大或引起明显症状,可考虑分次手术切除,术后需定期随访。
婴幼儿型肌肉纤维瘤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属于先天性病变,常见于头颈部。肿瘤生长迅速,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但病理检查可见成熟纤维组织与肌纤维交错排列。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血供情况。多数病例在3岁前自行消退,持续增大者需手术干预,预后良好。
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梭形细胞束状排列构成,细胞核呈卵圆形,无异型性,间质富含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结蛋白阳性表达。需与纤维肉瘤、平滑肌瘤等鉴别,后者细胞密度更高且可见核分裂象。细针穿刺活检可能误诊,完整切除后病理检查是金标准。
无症状的小肿瘤建议定期观察,每6-12个月复查超声。手术切除适用于生长迅速、直径超过5厘米或引起功能障碍的肿瘤,需完整切除包膜以防复发。冷冻治疗可用于浅表病灶。禁止放疗,因可能诱发恶变。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者无须辅助治疗,但需长期随访监测有无新发病灶。
确诊肌肉纤维瘤后应避免反复刺激肿瘤部位,防止外伤导致出血或炎症。日常可适度进行肌肉拉伸运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造成肿瘤区域牵拉。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肌肉健康。若发现肿瘤突然增大、质地变硬或出现夜间疼痛,应立即就医排除恶变可能。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