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关键词: #关节
关键词: #关节
髋关节后脱位可分为髋臼后缘骨折型、单纯后脱位型、坐骨神经损伤型、股骨头骨折型和髋臼后壁粉碎型五种类型。
髋臼后缘骨折型多由高能量创伤导致,如车祸或高处坠落。典型表现为患肢短缩、内收内旋畸形,X线可见髋臼后壁骨折块移位。需急诊行闭合复位,复位失败或骨折块较大时需手术固定,常用重建钢板或螺钉固定。术后需避免早期负重,防止骨折再移位。
单纯后脱位型不伴明显骨折,常见于运动损伤。患者髋关节呈屈曲内收位,主动活动受限。急诊手法复位后需卧床制动2-3周,可配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消炎镇痛药物。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关节囊修复不全,增加复发风险。
此类型伴随坐骨神经牵拉或压迫损伤,表现为足下垂和下肢感觉障碍。除常规复位外,需肌电图评估神经损伤程度。急性期可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手术探查松解。康复期需佩戴踝足矫形器防止足下垂畸形。
股骨头骨折型属于Pipkin分型范畴,多合并圆韧带撕脱。CT检查可明确骨折块位置和大小。小骨折块可保守治疗,大骨折块需行空心螺钉内固定。远期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需定期MRI随访。
髋臼后壁粉碎型常伴多发骨折线,关节面严重破坏。三维CT重建对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通常采用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进行重建。术后6-8周禁止负重,康复期需预防异位骨化,可考虑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
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复位后应严格卧床制动,使用梯形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康复期逐步进行髋关节屈伸训练,但6个月内避免深蹲和盘腿动作。定期复查X线观察股骨头血供情况,若出现髋关节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就诊。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牛奶、西蓝花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D3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