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抢救过来后还会有后遗症吗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后可能出现后遗症,具体表现与脑缺氧时间、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常见后遗症主要有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癫痫发作、心肌损伤、心理障碍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康复治疗。
脑缺氧超过4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康复治疗包括认知训练、经颅磁刺激等,药物可选用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片等神经营养剂。
基底节区对缺氧敏感,可能导致肌张力异常、平衡障碍或偏瘫。早期介入运动疗法可改善功能,严重者需使用巴氯芬片缓解肌痉挛,配合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约三成患者遗留长期运动功能障碍。
海马体缺氧易诱发癫痫灶形成,表现为局灶性或全面性发作。脑电图监测可明确诊断,预防性使用左乙拉西坦片或丙戊酸钠缓释片可降低发作概率。发作频繁者需长期抗癫痫治疗。
心脏骤停本身可导致心肌顿抑,合并冠心病者更易发生心功能下降。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可评估损伤程度,治疗包括曲美他嗪片改善代谢,严重心衰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约半数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抑郁焦虑,与濒死体验和脑损伤有关。心理评估后可采用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家属应参与心理康复全过程。
心脏骤停幸存者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包括每3个月复查脑功能、心功能和心理状态。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康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但须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心肺复苏复训。出现新发症状应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心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