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酒的人要怎样才能保护好胃

关键词: #喝酒
关键词: #喝酒
经常饮酒的人可通过调整饮酒习惯、优化饮食结构、补充胃黏膜保护剂等方式减少酒精对胃的损伤。酒精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长期饮酒还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避免空腹饮酒,饮酒前可适量进食面包、牛奶等食物延缓酒精吸收。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选择低度酒并减少饮用烈性酒,饮酒时搭配温水稀释酒精浓度。饮酒间隔至少2-3天,给胃黏膜修复时间。
日常多摄入富含果胶的苹果、南瓜等食物,可在胃壁形成保护层。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摄入,帮助修复胃黏膜。避免辛辣、过酸或油炸食品刺激胃部,饮酒后适宜食用小米粥、山药羹等温和流食。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有助于改善酒精代谢。
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可中和胃酸并促进黏液分泌。硫糖铝混悬凝胶能在溃疡面形成保护膜,替普瑞酮胶囊可加速胃黏膜修复。这类药物需在饮酒前1小时服用,但不可作为长期依赖手段。
长期饮酒者应每年进行胃镜检查,尤其出现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时。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需及时根治,该菌与酒精协同作用会加剧胃损伤。胃蛋白酶原检测可早期发现胃黏膜萎缩等癌前病变。
逐步减少饮酒频次,采用代饮法用无酒精啤酒替代。加入戒酒互助小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变饮酒习惯。严重酒精依赖者可遵医嘱使用纳曲酮片等药物辅助戒断,同时配合心理咨询改善成瘾行为。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饮酒后保持直立姿势2小时避免反流,睡眠时垫高枕头。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增强胃肠蠕动,避免紧束腰带增加腹压。若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长期饮酒者胃癌风险较常人高数倍,胃部健康管理需作为终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