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小儿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胰岛素治疗、饮食管理、运动干预、血糖监测和心理支持。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强调家庭与医疗团队的协作。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儿的核心治疗手段,需通过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持续给药。常用剂型包括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治疗中需根据血糖波动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患儿家长需掌握注射技巧与应急处理,定期随访内分泌科评估疗效。
需由营养师制定均衡膳食计划,控制每日总热量并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比例。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限制精制糖及高脂食品。定时定量进餐,配合胰岛素作用时间调整加餐。家长需记录饮食情况,监测餐后血糖变化。
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推荐每天进行60分钟中低强度活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剧烈运动需提前调整胰岛素剂量,运动后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
每日多次指尖血糖检测是调整治疗的基础,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4-7mmol/L,餐后血糖5-10mmol/L。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提供连续数据,帮助发现夜间低血糖或黎明现象。家长需建立血糖记录表,就诊时供医生参考。
糖尿病需终身管理,易引发患儿焦虑或抵触情绪。通过糖尿病教育课程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参与同龄患者互助活动。家长应避免过度管控,用正向激励代替责备,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介入。学校需配合提供注射、测血糖的隐私空间。
小儿糖尿病管理需建立以患儿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体系。家长应系统学习疾病知识,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与并发症筛查。培养患儿逐步参与自我护理,平衡血糖控制与正常生长发育。注意预防感染,接种流感疫苗等常规免疫。出现持续高血糖、反复低血糖或酮症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