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各个阶段表现

月经周期各阶段表现主要包括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不同阶段伴随不同的生理变化和症状。
月经期通常持续3-7天,子宫内膜脱落导致阴道出血,出血量因人而异。部分女性可能出现下腹坠胀、腰酸、乏力等症状,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有关。轻度痛经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痛经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理因素。此阶段建议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和休息。
卵泡期从月经结束持续至排卵前,约7-10天。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子宫内膜开始增厚。多数女性在此阶段精力较充沛,皮肤状态改善,阴道分泌物呈稀薄透明状。基础体温维持在低温相,适合进行适度运动。若出现异常出血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
排卵期持续1-2天,成熟卵泡破裂释放卵子。典型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蛋清样,部分女性会出现单侧下腹短暂隐痛。基础体温可能轻微下降后上升,宫颈黏液拉丝度增加。此阶段性欲可能增强,但需注意异常出血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
黄体期持续12-14天,黄体分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常见乳房胀痛、情绪波动、食欲增加等经前期症状,与激素水平波动相关。基础体温维持高温相,若未受孕则黄体萎缩导致月经来潮。严重经前综合征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建议记录症状周期规律。
建议女性通过基础体温测量和症状记录追踪周期变化,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若出现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剧烈痛经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激素水平和盆腔器官状况。适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族有助于缓解经期不适,但需避免过度依赖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