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ct影像表现

脂肪肝在CT影像中主要表现为肝实质密度降低、肝血管清晰可见、肝脾密度倒置等特征。脂肪肝的CT表现主要有肝实质均匀性低密度、肝内血管无移位、增强扫描后血管显影更清晰、肝脾CT值比值小于1、肝脏边缘光滑无占位性病变。
正常肝脏CT值通常为50-70HU,脂肪肝时肝实质CT值可降至30-40HU。这种低密度改变呈弥漫性均匀分布,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呈明显低信号。轻度脂肪肝CT值降低不明显,中重度脂肪肝CT值降低显著。CT平扫即可观察到肝脏整体密度减低,这是诊断脂肪肝的重要依据。
脂肪肝患者的肝内血管走行正常,无受压移位表现。在低密度的肝实质背景下,门静脉和肝静脉分支显示更加清晰,呈现"血管树"征象。这与肝脏占位性病变导致的血管受压移位有明显区别,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特征。
增强CT扫描时,脂肪肝患者的肝内血管与低密度肝实质形成鲜明对比,血管显影更加清晰。由于脂肪浸润不影响肝脏血供,增强后肝脏强化模式与正常肝脏相似,但整体密度仍低于正常肝脏。这种特征有助于与肝脏其他弥漫性疾病相鉴别。
正常情况下肝脏CT值高于脾脏,肝脾CT值比值大于1。脂肪肝时由于肝脏密度降低,肝脾CT值比值可小于1。这一指标对轻度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比值越低提示脂肪肝程度越重。测量时应选择肝脏和脾脏相同层面的感兴趣区进行比较。
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边缘保持光滑完整,无局限性突起或凹陷。肝内无局灶性密度异常区域,这与肝脏肿瘤或转移瘤等占位性病变有明显区别。但需注意非均匀性脂肪肝可能出现局灶性脂肪沉积,需要与肝脏占位性病变仔细鉴别。
脂肪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饮食总热量,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的摄取。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肝脏影像学变化。对于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