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抑郁症怎么办

抑郁症可通过心理评估、症状观察、就医诊断、量表筛查、社会功能评估等方式判断。抑郁症通常由遗传因素、心理压力、脑化学物质异常、慢性疾病、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专业心理医生通过结构化访谈评估情绪状态,关注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典型表现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等伴随症状。临床常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辅助诊断,确诊后可能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干预。
持续出现情绪低落、自我否定、无价值感等典型症状,或伴随躯体症状如慢性疼痛、胃肠功能紊乱时需警惕。这些表现若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可能与5-羟色胺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建议记录症状频率和强度,就诊时携带观察记录供医生参考。
精神科医生会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等器质性疾病,通过DSM-5诊断标准确认病情。重度抑郁可能伴有自杀念头等危险症状,需紧急干预。临床常用帕罗西汀片、米氮平片等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进行综合管理。
PHQ-9抑郁筛查量表等自评工具可初步评估风险,但无法替代专业诊断。得分超过10分建议尽早就医,尤其当出现晨重夜轻节律、快感缺失等生物学特征时。这类症状常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紊乱相关,需专业医疗干预。
工作能力下降、社交回避等社会功能损害是重要判断指标。若症状导致无法完成日常任务,或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功能退化,需考虑抑郁发作可能。医生可能建议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并结合正念训练等心理疗法改善社会适应。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情绪,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建议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避免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若出现自伤念头或症状持续加重,应立即联系精神科急诊。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但所有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