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积液是什么原因造成

肺积液可能由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胸膜疾病等原因引起。肺积液是指液体异常积聚在肺组织间隙或胸膜腔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心力衰竭可能导致肺静脉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肺组织间隙形成肺积液。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控制原发病。
肺炎、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炎性渗出,导致肺积液。常伴随发热、咳黄痰、乏力等感染症状。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片等药物,严重时需胸腔穿刺引流。
肺癌、胸膜间皮瘤等肿瘤可能直接侵犯胸膜或淋巴系统,引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能有消瘦、咯血、持续性胸痛等表现。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化疗药物灌注等。
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导致血浆蛋白降低,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渗出形成肺积液。可见腹水、全身水肿等体征。需补充人血白蛋白,同时治疗原发疾病,限制钠盐摄入。
胸膜炎、胸膜结核等胸膜病变可刺激胸膜产生渗出液。典型症状为胸痛随呼吸加重,可能闻及胸膜摩擦音。治疗需针对病因使用抗结核药如异烟肼片,或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
肺积液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休息,限制每日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需低盐高蛋白,适当补充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密切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气促加重、口唇发绀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评估积液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利尿剂等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