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病变是什么意思

宫腔病变是指发生在子宫腔内的异常结构或功能改变,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等。宫腔病变可能由激素水平异常、炎症刺激、手术创伤、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月经量增多、不孕、下腹疼痛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宫腔镜、病理活检等方式诊断,并根据具体类型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内常见的良性病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或宫腔镜检查,治疗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激素,或通过宫腔镜息肉切除术去除病灶。术后需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向宫腔方向生长的子宫肌瘤,可能因遗传易感性或激素受体异常导致。典型症状为大量月经出血、贫血及压迫感,可通过超声和磁共振明确诊断。较小肌瘤可服用米非司酮片缩小体积,严重者需行宫腔镜肌瘤电切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需监测月经恢复情况,避免剧烈运动。
宫腔粘连多继发于人工流产、清宫术后子宫内膜损伤,表现为月经量锐减、闭经或不孕。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治疗需在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支架防止再粘连,配合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患者术后需遵医嘱进行周期性激素治疗,定期复查宫腔形态。
子宫内膜增生与长期无排卵、肥胖或雌激素暴露过多相关,分为单纯性和不典型增生。常见症状为不规则出血,可通过诊刮病理确诊。单纯性增生可用醋酸甲羟孕酮片调节,不典型增生需考虑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需控制体重,定期子宫内膜活检监测病情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宫腔恶性病变,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绝经延迟及林奇综合征。早期表现为绝经后出血或异常阴道排液,诊断依赖分段诊刮和影像学分期。治疗根据分期选择筋膜外子宫切除术联合放疗化疗,常用药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
存在异常子宫出血、持续下腹痛或不孕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宫腔评估。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频繁宫腔操作,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合理膳食并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超声和肿瘤标志物,出现经期异常或分泌物增多需及时返诊。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妇科检查,高危人群可考虑基因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