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鉴别

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可通过骨折部位、症状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典型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伴下肢短缩外旋;粗隆间骨折常见于高能量损伤,疼痛集中于大转子区域,下肢内收畸形更明显。X线或CT检查可明确骨折线位置及移位程度。
股骨颈骨折发生在股骨头与股骨干连接处,属于关节囊内骨折,血供较差易导致股骨头坏死。患者通常有轻微外伤史,如跌倒后髋部着地,患肢无法负重行走,查体可见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影像学显示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可能伴随股骨头旋转或嵌插。治疗需根据年龄和骨折类型选择空心钉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
粗隆间骨折发生于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下方区域,属于关节囊外骨折,血运相对丰富。多因车祸、高处坠落等暴力损伤导致,局部肿胀瘀斑显著,大转子压痛明显,典型表现为下肢内收畸形。X线可见骨折线通过大转子与小转子之间,常呈粉碎性。治疗多采用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可部分负重。
两种骨折均需及时就医处理,避免长期卧床引发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康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高龄患者建议使用助行器防止再次跌倒,合并骨质疏松者需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