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诊断脂肪肝?

脂肪肝可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肝活检等方式科学诊断。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能够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脂肪肝患者通常会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但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表现为正常值。该检查无须空腹,采血后当天即可获取报告,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超声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无创诊断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肝脏脂肪浸润导致的回声增强。对于超声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可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定量检测肝脏硬度,或通过CT检查观察肝脏密度降低。磁共振波谱分析能精确量化肝脏脂肪含量,但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
详细询问饮酒史、用药史及代谢性疾病史对鉴别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至关重要。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长期酗酒、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情况,同时评估体重指数和腰围等肥胖相关指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发生脂肪肝概率显著增加。
除常规肝功能外,还需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等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有助于排除遗传性血色病。对于疑似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补充抗核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检测。这些检查能帮助明确脂肪肝的潜在病因。
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能准确判断脂肪变性程度和纤维化分期。通过病理检查可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同时排除其他慢性肝病。由于属于有创操作,通常仅用于病因不明、病情进展迅速或疑似肝硬化的患者。
确诊脂肪肝后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肝脏影像学变化,建议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严格控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合并代谢异常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避免使用可能伤肝的药物,戒酒并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肝脏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