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心脏病是怎么回事

缺铁性心脏病可能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期铁需求增加、遗传性铁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铁治疗、输血治疗、病因治疗、饮食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长期饮食中缺乏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可能导致铁储备不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治疗需增加膳食铁摄入,配合医生开具的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补铁药物,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胃肠疾病如萎缩性胃炎、乳糜泻等会影响铁的吸收利用。患者伴随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需治疗原发病,使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易吸收铁剂,必要时通过静脉补铁纠正缺铁状态。
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痔疮反复出血等慢性失血是常见诱因。患者可见心悸、气促等心脏缺氧表现。除止血治疗外,需长期服用富马酸亚铁颗粒、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铁剂,严重贫血者需输血支持。
妊娠中晚期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使铁需求量显著增加。孕妇可能出现头晕、异食癖等症状。预防性补充硫酸亚铁缓释片、乳酸亚铁口服液等铁剂,配合高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
罕见遗传病如转铁蛋白缺乏症可导致铁利用障碍。患者多伴有发育迟缓、肝脾肿大等表现。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蔗糖铁等静脉铁剂,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替代治疗,同时限制牛奶等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缺铁性心脏病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红肉、禽类、深色蔬菜等富铁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运动时注意控制强度,出现胸闷、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长期缺铁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铁剂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