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治疗原则

关键词: #血性
关键词: #血性
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控制溶血、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肾脏替代治疗及防治并发症。该病通常由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感染、遗传因素或药物反应等引起,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急性期需立即停用可疑诱发药物,输注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对于严重溶血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的异常抗体或毒素。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注射液可能对免疫介导的溶血有效,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应输注悬浮红细胞,同时补充叶酸片促进红细胞生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可用于慢性贫血患者,但需监测血压及血栓风险。避免使用铁剂以免加重氧化应激。
密切监测血钾、血钙及酸碱平衡,高钾血症可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稳定心肌膜电位。呋塞米注射液可用于利尿消肿,但少尿期需限制液体入量。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需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
出现无尿、严重高钾血症或容量负荷过重时需行血液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更适合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腹膜透析可作为儿童患者的过渡治疗,需注意预防腹膜炎。
控制高血压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钙通道阻滞剂。神经系统症状需排除血栓性微血管病,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抗生素。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每日监测体重及尿量变化。饮食需采用低盐优质蛋白方案,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汁的摄入。恢复期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警惕慢性肾脏病进展。出现新发水肿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感染性诱因,但活疫苗禁用与免疫抑制治疗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