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与生甘草的区别与作用

中医养生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炙甘草与生甘草是同一药材的不同炮制品,炙甘草是生甘草经蜜炙后的产物,两者在功效和应用上存在差异。生甘草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炙甘草则偏重补脾益气、缓急止痛。

一、生甘草

生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热毒症状,也可用于咳嗽痰多。生甘草能调和诸药,减轻其他药物的毒性或烈性,在方剂中常作为佐使药使用。生甘草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水钠潴留。

二、炙甘草

炙甘草是生甘草切片后加炼蜜拌炒而成,炮制后药性由凉转温。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炙甘草能增强补益作用,在补益剂中常作为君药或臣药使用。炙甘草所含甘草酸经蜜炙后部分转化为甘草次酸,更有利于发挥其补益作用。炙甘草还可用于缓解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三、成分差异

生甘草与炙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均为甘草酸类化合物,但炮制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生甘草中甘草酸含量较高,清热解毒作用强。炙甘草经蜜炙后,部分甘草酸转化为甘草次酸,且增加了蜂蜜中的糖类成分,使其补益作用增强。两种炮制品均含有黄酮类、多糖等成分,但炙甘草的多糖含量相对更高。

四、临床应用

生甘草多用于热证,如银翘散中配伍用于风热感冒,桔梗汤中用于肺痈吐脓。炙甘草多用于虚证,如炙甘草汤中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四君子汤中用于脾胃气虚。生甘草外用可治皮肤溃疡,炙甘草则更适合内服补虚。临床使用需辨证施治,热证用生甘草,虚证用炙甘草,必要时可两者配伍使用。

五、使用注意

生甘草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炙甘草性质较温,湿热内盛者慎用。两种甘草均不宜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甘草制剂可能影响某些药物代谢,合用需咨询医师。贮藏时需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甘草作为常用中药,生品与炮制品各有所长。生甘草长于清热,炙甘草善于补益,临床应根据证候特点选择使用。使用甘草制剂时应注意不宜过量,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个月。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选用,避免自行滥用。日常保健中如需使用甘草,可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体质特点选择适当的炮制品和剂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