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对人的危害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损伤以及致癌致畸风险。核辐射暴露可能引发造血系统损伤、胃肠道症状、皮肤灼伤、免疫功能下降以及远期恶性肿瘤等后果。辐射剂量、暴露时间和防护措施是影响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
低剂量辐射可能导致短暂淋巴细胞减少或轻微皮肤红斑,通常1-2周内自行恢复。中剂量辐射会损伤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伴随恶心呕吐症状,需要医疗干预促进造血恢复。高剂量辐射直接破坏胃肠黏膜细胞,引发严重腹泻出血,同时伴随神经系统症状,需紧急进行骨髓移植等抢救措施。
长期低剂量辐射暴露可能诱发甲状腺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潜伏期可达5-30年。辐射还会造成生殖细胞DNA损伤,增加后代先天畸形概率。特殊人群如孕妇胎儿对辐射更敏感,可能引起发育迟缓或器官畸形。放射性碘易蓄积在甲状腺,儿童青少年需重点防护该器官。
遭遇核辐射事件时应立即远离污染源,穿戴防护装备,服用稳定性碘片阻断放射性碘吸收。接触辐射后需尽快进行专业洗消,定期监测血常规和染色体畸变率。日常注意避免接触不明放射源,体检时控制医疗辐射剂量。出现乏力、出血倾向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