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介绍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物,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或混合成分构成。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与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弱、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胆囊结石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饮食调整、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建议选择低脂奶制品、瘦肉、全谷物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促进胆汁排泄,如燕麦、苹果、西蓝花等。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期空腹状态,规律进食能刺激胆囊正常排空。对于无症状的小结石,单纯饮食控制可能延缓病情进展。
熊去氧胆酸胶囊能溶解胆固醇类结石,适用于直径较小的X线阴性结石。消炎利胆片可改善胆汁淤积状态,缓解轻度炎症反应。匹维溴铵片能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缓解胆绞痛发作。药物治疗需持续数月,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效果。药物溶解结石存在复发可能,需配合长期饮食管理。
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粉碎结石,适用于单发、直径较小的胆固醇结石。该治疗无须开腹,但术后需配合口服溶石药物帮助碎片排出。治疗前需排除胆管梗阻、急性胆囊炎等禁忌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血尿等轻微不良反应,通常短期内自行缓解。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症状性结石的标准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通过腹壁小切口完成,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前需评估肝功能及胆管解剖结构,排除胆总管结石。少数情况下可能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需注意切口护理和早期下床活动。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合并严重炎症、解剖变异或腹腔镜手术困难的患者。手术视野暴露充分,能处理复杂病例,但创伤较大恢复较慢。术后需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预防出血和感染。康复期间应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过早摄入油腻食物。
胆囊结石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建议每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新陈代谢。定期体检监测结石变化,出现持续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复查,关注消化功能适应情况,必要时补充消化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