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

脂肪肝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酒精摄入过量、代谢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脂肪肝通常表现为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戒酒、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部分脂肪肝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如家族中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史,后代发病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患者肝脏对脂肪代谢存在先天缺陷,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出现脂肪沉积。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早期发现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延缓进展。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游离脂肪酸在肝脏过度堆积,特别是经常摄入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及精制碳水化合物的人群。这种类型脂肪肝常伴随腹型肥胖,改善需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等,并控制每日总热量。
酒精性脂肪肝与饮酒量和持续时间直接相关,乙醇代谢产物会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甘油三酯合成增加。患者可能出现肝酶轻度升高,戒酒4-6周后多数可逆转。对于依赖酒精者需逐步减量,必要时寻求专业戒断帮助。
胰岛素抵抗是重要诱因,常见于2型糖尿病、肥胖症患者。肝脏糖代谢紊乱促使脂肪合成亢进,可能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二甲双胍等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配合有氧运动效果更佳。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他莫昔芬、甲氨蝶呤等药物可能干扰脂蛋白代谢。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或联用护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等。
脂肪肝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选择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限制动物内脏和反式脂肪。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出现黄疸或腹水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注意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所有治疗方案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