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处理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处理的三大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骨折后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复位是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的过程。闭合复位适用于简单骨折,通过手法牵引使骨折端对齐。开放复位适用于复杂骨折或闭合复位失败的情况,需手术切开复位。复位后需通过X线检查确认对位对线情况,确保骨折端稳定接触面积足够。复位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固定是维持骨折复位后位置的关键措施。外固定常用石膏、支具或外固定架,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内固定采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器材,适用于不稳定骨折或关节内骨折。固定时间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差异较大,通常需要4-12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固定装置是否松动。
功能锻炼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环节。早期可在固定保护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预防肌肉萎缩。中期逐步增加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范围。后期加强力量训练和协调性练习。锻炼需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活动导致再骨折。康复过程中可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电刺激等促进恢复。
骨折后应避免患肢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遵医嘱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折愈合速度。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感觉变化,出现异常肿胀、疼痛加剧或皮肤颜色改变需及时就医。康复期间可咨询专业康复医师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