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功能性出血该怎么办

子宫功能性出血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通常由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病变、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功能,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预防贫血。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减少感染风险。
氨甲环酸片能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出血量,适用于急性出血控制。炔诺酮片通过调节孕激素水平促使子宫内膜转化。酚磺乙胺注射液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凝血功能。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结合雌激素片可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适用于青春期患者。地屈孕酮片能对抗雌激素作用,调整月经周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局部释放孕激素,减少子宫内膜增生。激素治疗需持续3-6个月经周期,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退性出血。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恶心等副作用。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围绝经期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血流控制顽固性出血,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超声等检查评估适应症选择。术后需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或闭经。
归脾汤加减可健脾益气止血,改善气血两虚型出血。丹栀逍遥散能疏肝清热,适用于肝郁化热证。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可温经止血。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疗程一般为3个月。治疗期间需忌食生冷辛辣,保持情绪舒畅。
子宫功能性出血患者日常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诱发或加重出血。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帮助凝血。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情况,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血期间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防止逆行感染。若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超过7天,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