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结节骨骺炎

骨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跟骨结节骨骺炎是青少年常见的足跟疼痛性疾病,多由跟骨结节骨骺反复牵拉引起。主要表现为足跟后下方疼痛、肿胀、活动后加重,可通过休息、冰敷、穿戴足弓垫等方式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

1.病因机制

跟骨结节骨骺炎主要发生于8-14岁骨骼快速生长期的青少年,因跟腱反复牵拉跟骨结节骨骺导致局部微损伤。剧烈运动如篮球、跑步等加速病程进展,肥胖或扁平足患儿更易发病。疼痛源于骨骺软骨与跟骨未完全融合区域的炎症反应,X线可见骨骺增宽或碎裂。

2.典型症状

足跟后下方局限性压痛是核心表现,按压跟骨结节时疼痛明显。晨起或久坐后起步疼痛显著,活动后减轻但过度运动又加重。部分患儿可见局部轻微肿胀,单侧发病多见,严重者出现跛行。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骨骺闭合后自愈。

3.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主要结合年龄特征与压痛表现,X线检查可排除骨折或骨肿瘤。典型表现为跟骨结节骨骺不规则增厚或碎裂,但约三成患儿影像学无异常。超声检查能发现周围软组织水肿,MRI用于鉴别骨髓炎等罕见情况。需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进行区分。

4.保守治疗

急性期建议减少跑跳活动,每日冰敷患处10-15分钟。穿戴带足弓支撑的运动鞋或定制矫形鞋垫,分散跟腱拉力。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拉伸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能有效缓解牵拉。

5.康复管理

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运动,初期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项目。家长应监测患儿体重,超重者需控制饮食。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需考虑石膏固定或体外冲击波治疗。极少数骨骺分离病例需手术清除游离骨片,但需待骨骼成熟后评估。

患儿日常应避免赤足行走,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充分热身并加强小腿三头肌拉伸,运动后冷敷跟腱区域。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摄入。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红发热,家长需及时带孩子至骨科复查,排除感染或其他骨骼病变。多数患儿在骨骺闭合后症状完全消失,预后良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