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的骨髓炎怎么治疗

关键词: #骨髓
关键词: #骨髓
化脓性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引流排脓、高压氧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化脓性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传播、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化脓性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避免细菌耐药。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出现皮疹或胃肠道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或存在死骨形成的患者,需手术清除坏死骨质和感染组织。常见术式包括病灶清除术、死骨摘除术、骨皮质开窗引流术等。手术可彻底去除感染源,但可能造成骨缺损,后期需植骨修复。术后需持续冲洗引流,保持创面清洁,预防复发。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肿形成时,需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可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必要时行持续冲洗。引流期间需每日更换敷料,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引流管通常留置3-7天,待脓液减少、体温正常后可逐步拔除。同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高压氧治疗能提高组织氧分压,增强白细胞杀菌能力,促进新生血管形成。适用于顽固性骨髓炎或术后辅助治疗,每次治疗90-120分钟,10-20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耳闷、氧中毒等不良反应,患有气胸或严重肺气肿者禁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
中医将化脓性骨髓炎归为附骨疽范畴,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慢性期宜托毒生肌,常用阳和汤配合外敷生肌玉红膏。针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调节免疫力。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发物,保持患肢制动,避免过度劳累。需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伤口愈合。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恢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僵硬,但避免负重。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破损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观察有无复发迹象。出现患肢红肿热痛加剧或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