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营养不良治疗方法有哪些

少儿期编辑 健康真相官
0次浏览

关键词: #营养 #营养不良

孩子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喂养方式、定期监测生长曲线等方式治疗。营养不良通常由喂养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遗传代谢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瘦肉泥,搭配富含维生素胡萝卜泥、西蓝花等蔬菜。2岁以上儿童可逐步引入全脂牛奶、无糖酸奶。避免高糖高盐零食,用香蕉、苹果等水果替代加工食品。针对挑食儿童可将食物做成卡通造型,少量多次提供新食材。

2、补充营养素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治疗锌缺乏,维生素AD滴剂改善维生素A不足。重度贫血可配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佝偻病患儿需补充维生素D3滴剂。早产儿或乳糖不耐受儿童可能需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营养支持。

3、治疗基础疾病

慢性腹泻需排查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使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控制心功能后再进行营养干预。幽门狭窄等消化道畸形可能需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配合渐进式喂养方案。

4、改善喂养方式

建立固定进餐时间表,每餐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追喂、哄喂等强迫进食行为,鼓励自主进食。7-9月龄开始添加手指食物锻炼咀嚼能力。家长需记录每日食物摄入种类和量,定期评估进食技能发展情况。

5、定期监测生长曲线

每月测量体重、身高并标注在WHO生长曲线图上。2岁以下儿童每3个月监测头围变化。青春期前儿童每年骨龄检测评估发育进度。营养改善后仍生长迟缓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必要时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科体检,营养不良持续超过3个月需住院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日常可制作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牛油果奶昔、三文鱼土豆泥,避免就餐时批评或过度关注进食量。建立规律的户外活动习惯,每天保证1-2小时晒太阳时间促进维生素D合成。若发现孩子出现反复口腔溃疡、头发枯黄、指甲凹陷等微量元素缺乏体征,应及时就医检测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