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外耳道炎应该怎么办

耳鼻喉科编辑 医语暖心
0次浏览

关键词: #真菌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避免自行掏耳、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通常由潮湿环境、耳道损伤、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真菌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因此保持耳道干燥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洗澡或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防止进水,洗完后用干净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口水分。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助听器,减少耳道密闭时间。若耳道潮湿明显,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以上吹干。

2、局部抗真菌药物

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滴耳液、联苯苄唑溶液等局部抗真菌药物可直接抑制真菌生长。使用前需清洁耳道,将药物涂抹或滴入患处,每日1-2次。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灼热感,若症状加重需停药就医。避免自行混合使用多种药物,防止药物相互作用。

3、避免自行掏耳

掏耳易造成耳道皮肤微小损伤,为真菌感染创造条件。尤其要避免使用发卡、棉签等硬物深入耳道。耳垢具有保护作用,少量耳垢无须刻意清理。若耳垢堵塞严重,应到耳鼻喉科由专业医生进行耳道冲洗。治疗后2周内禁止游泳或潜水。

4、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继发真菌感染,需监测血糖并规律用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免疫力低下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合并湿疹或皮炎时需同步治疗皮肤病变,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5、定期复查

真菌性外耳道炎容易复发,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1-2周。治疗后1个月应复诊检查耳道情况,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反复发作患者需排查是否存在耳道结构异常。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耳道瘙痒、渗液等早期症状,及时干预可避免病情加重。

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避免化纤材质刺激皮肤。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富含锌、硒的海产品和坚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冬季使用暖气时注意室内湿度调节,可使用加湿器维持40%-60%的适宜湿度。若出现听力下降、耳痛加剧或面部麻木等异常表现,须立即就医排除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