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会变成胃癌吗

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胃癌,但概率较低。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其发展过程通常经历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病理变化。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胃镜监测。
萎缩性胃炎患者中仅有少数会进展为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该细菌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胃黏膜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增生,伴随上腹隐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组合。中重度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阶段属于更高风险状态,此时胃黏膜细胞已出现结构异常,可能伴随贫血、消瘦等报警症状,需每6-12个月复查胃镜并取活检。
存在胃癌家族史或合并恶性贫血者癌变风险相对较高。这类患者胃体部萎缩更显著,胃酸分泌严重不足,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降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胃镜下可见黏膜血管透见、皱襞消失等特征,病理检查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可能需要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干预。长期吸烟、高盐饮食、缺乏维生素摄入等危险因素会加速病变进展。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保持低盐清淡饮食,避免腌制、烟熏食物,适量补充西蓝花、番茄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定期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水平有助于评估胃黏膜状态。出现持续消瘦、呕血、黑便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随访,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