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病因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结石梗阻、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血管因素及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剧痛、发热、恶心呕吐等,需及时就医治疗。
胆囊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是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结石阻塞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引发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治疗需禁食并静脉补液,医生可能开具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严重时需行胆囊切除术。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肠道细菌逆行感染是重要诱因。当胆汁淤积时,细菌繁殖并侵袭胆囊壁,导致化脓性炎症。患者除腹痛外常伴寒战高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合并胆囊积脓时需经皮胆囊穿刺引流。
长期禁食、全胃肠外营养等因素使胆囊收缩减少,胆汁浓缩淤积可诱发化学性炎症。淤积的胆汁中胆盐刺激胆囊黏膜,导致黏膜屏障破坏。这类患者腹痛程度较轻,但易反复发作。建议逐步恢复饮食促进胆囊排空,医生可能开具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成分。
胆囊动脉栓塞或全身低灌注可导致胆囊缺血性炎症,常见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或休克状态。胆囊壁因缺血出现坏死,腹痛呈持续性且腹膜刺激征明显。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同时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必要时行胆囊造瘘术。
华支睾吸虫、蛔虫等寄生虫侵入胆道系统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寄生虫造成胆道机械性梗阻和继发感染,患者可能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治疗需联合阿苯达唑片驱虫和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合并胆道梗阻时需内镜下取虫。
急性胆囊炎患者应严格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囊收缩。发作期需禁食减轻胆囊负担,缓解后可逐步过渡到清淡流质饮食。日常注意规律进食,保证每日适量饮水促进胆汁稀释。肥胖人群需控制体重,避免快速减肥导致胆汁成分失衡。出现持续腹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进展为胆囊穿孔或脓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