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血有血块是什么意思要注意这三点护理措施
女性疾病编辑
医颗葡萄
女性疾病编辑
医颗葡萄
经血有血块通常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时纤维蛋白溶解不足导致的生理现象,可能与久坐、受凉或激素波动有关。需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卫生等护理措施。

经期出现少量暗红色血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尤其在月经量较多的第2-3天更常见。子宫内膜脱落过程中,若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不足,未能完全溶解凝血块,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暗红色或紫红色血块。这种情况通常伴随下腹坠胀感,血块直径多小于3厘米,每日排出量不超过5-6块。建议使用40℃左右热水袋热敷下腹部,穿着宽松棉质内裤,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可适量饮用红糖姜茶帮助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摄入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

当血块呈鲜红色且持续大量出现,或伴随严重痛经、头晕乏力时,可能提示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等病理情况。异常血块往往直径超过5厘米,每日排出量达10块以上,可能伴有经期延长至7天以上。这类情况需警惕贫血风险,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和血块情况,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经期结束后应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但不宜自行服用止血药物。

经期护理需特别注意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盆浴和阴道冲洗。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巾或月经杯,夜间可使用加长型卫生巾。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禁止游泳、骑自行车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活动。若血块伴随发热、恶臭分泌物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或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