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按摩哪个穴位推荐5个穴位

肛肠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955次浏览

关键词: #肠炎 #按摩

肠炎患者可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枢、关元、上巨虚等穴位缓解症状。按摩穴位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腹痛、腹泻等不适,但需注意按摩力度并配合规范治疗。

1、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该穴位属足阳明胃经,按摩可健脾和胃,对肠炎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有效。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配合热敷效果更佳,但皮肤破损时禁止按摩。

2、中脘

中脘穴在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作为任脉与胃经交会穴,按摩能调和胃气,缓解肠炎导致的恶心、呕吐。可用掌根顺时针揉按,力度以局部微热为宜。急性发作期需避免用力按压,孕妇慎用此穴位。

3、天枢

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属足阳明胃经。按摩该穴可通调肠腑气机,改善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两侧穴位,配合深呼吸效果更好。腹部手术后或肠梗阻患者不宜按摩。

4、关元

关元穴在脐下3寸,为小肠募穴。按摩能温补下焦,适用于慢性肠炎伴畏寒、乏力者。可用艾灸配合指压,每次10-15分钟。阴虚火旺或发热期间应避免刺激此穴。

5、上巨虚

上巨虚位于犊鼻穴下6寸,属大肠下合穴。按摩可疏导肠腑积滞,对黏液便、肠鸣有效。拇指垂直按压时配合足背屈动作,每日2-3次。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禁用。

肠炎患者按摩穴位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急性感染期或伴有便血、高热时应及时就医。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食用山药、小米等健脾食材,保持腹部保暖,规律作息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若症状持续加重,须配合药物治疗如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