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您结肠炎的几个治疗误区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结肠炎治疗需避免过度依赖抗生素、忽视饮食调整、误判症状缓解为治愈、排斥肠镜检查、擅自停用维持药物等误区。结肠炎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需根据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

过度依赖抗生素是常见误区之一。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相关的结肠炎有效,而多数慢性结肠炎属于非感染性炎症。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腹泻症状,甚至诱发艰难梭菌感染。临床常用药物如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才是主要治疗选择。
忽视饮食调整会影响治疗效果。急性期应避免高纤维、乳制品及辛辣食物,缓解期需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长期限制饮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建议采用低渣饮食与营养补充相结合的方式。部分患者需要额外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误将症状缓解视为完全治愈易导致复发。结肠炎属于慢性疾病,即使症状消失仍需维持治疗。突然停药会使复发概率显著增加,维持期药物剂量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粪便钙卫蛋白等指标有助于监测炎症活动度。

排斥肠镜检查可能延误诊断。结肠镜不仅能明确病变范围,还能通过活检鉴别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无痛肠镜技术已大幅降低检查不适感,建议初诊患者至少完成一次全结肠检查。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定期肠镜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变。
擅自停用维持药物是复发主要原因。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需要长期维持,即使无症状也应持续使用。激素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逐渐减量,突然停药可能诱发肾上腺危象。生物制剂治疗期间更不可自行中断,否则可能产生抗体影响疗效。

结肠炎患者应建立规律复诊计划,每3-6个月评估病情活动度。日常注意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出现持续腹痛、血便加重或体重下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均衡营养摄入,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