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贫血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血液内科编辑
医点就懂
血液内科编辑
医点就懂
主要贫血的治疗方法有补充铁剂、补充维生素B12、补充叶酸、输血治疗、骨髓移植等。贫血通常由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等铁剂。铁剂能帮助合成血红蛋白,改善因铁缺乏导致的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期间需避免与钙剂、浓茶同服,以免影响铁吸收。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需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口服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手脚麻木、行走不稳。治疗期间可配合摄入动物肝脏、鱼类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叶酸缺乏性贫血患者需口服叶酸片,每日剂量需遵医嘱。叶酸参与红细胞DNA合成,孕妇缺乏可能增加胎儿神经管畸形风险。绿叶蔬菜、豆类等食物可辅助补充叶酸,但烹饪时需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

急性大量失血或重度贫血患者需输注浓缩红细胞,快速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输血前需完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有无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长期输血可能引起铁过载,需配合祛铁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患者可能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需通过化疗或放疗清除病变骨髓,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异反应。该治疗存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风险。

贫血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血、深色蔬菜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饮茶与进餐需间隔1小时以上。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缺氧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治疗期间出现心悸、头晕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