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如何护理
血液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血液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溶血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避免诱发因素、监测症状、遵医嘱用药、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溶血性贫血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反应、物理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脾大、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溶血性贫血患者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适量食用猪肝、牛肉、菠菜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或咖啡,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能抑制铁吸收。合并黄疸时需减少高脂饮食,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须禁食蚕豆及制品,避免接触樟脑丸等氧化性物质。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需注意保暖,寒冷可能诱发血管内溶血。慎用磺胺类抗生素、抗疟药等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用药前需告知医生病史。
每日观察皮肤黏膜黄染程度、尿液颜色变化及活动耐力,记录静息心率。突发寒战高热、腰背疼痛或酱油色尿提示急性溶血发作,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等指标,评估溶血控制情况。

自身免疫性溶血需规律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抗体产生,慢性溶血可联合叶酸片促进造血。血红蛋白尿发作期需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必要时输注洗涤红细胞。禁止自行调整糖皮质激素剂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溶血危象。
脾功能亢进患者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感疫苗等降低感染风险。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口腔溃疡。白细胞减少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触生冷食物前彻底洗手。出现持续发热需排查感染性溶血可能。

溶血性贫血患者需维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溶血。冬季注意四肢保暖,洗澡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皮肤摩擦,修剪指甲避免抓伤。旅行时携带疾病说明卡,注明血型和禁忌药物。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铁代谢指标,长期服用激素者定期监测骨密度。出现头晕加重、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恶化表现时,应及时至血液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