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利弊

血液内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191次浏览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癜

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权衡疗效与潜在风险,主要手段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术等。

1、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片或地塞米松注射液是首选药物,能快速提升血小板计数,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库欣综合征、骨质疏松或生长抑制。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血糖及骨密度,建议家长配合医生逐步减量以避免反跳现象。

2、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急性出血风险高的患儿,起效快且副作用较小,但价格昂贵且疗效维持时间短。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等输液反应,家长需在输注前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3、促血小板生成药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等药物通过刺激骨髓造血发挥作用,适用于难治性病例,需警惕血栓形成风险。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避免与含钙食物同服影响吸收。

4、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软胶囊或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可用于激素无效者,可能引发感染概率增加或肾功能损害。使用期间家长需加强防护措施,避免患儿接触传染源,并按时复查血药浓度。

5、脾切除术

对于药物无效的慢性患儿,腹腔镜脾切除能消除血小板破坏场所,但术后需终身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手术创伤及远期败血症风险需与血液科、外科医生充分沟通。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期间,家长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碰撞,饮食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等。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皮肤瘀斑变化,若出现头痛、呕血等严重出血表现须立即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减少西药用量,但所有方案均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个体化调整。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