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贫血的性质
血液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血液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贫血的性质诊断主要通过血常规检查、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铁代谢检查和基因检测等方式综合分析。贫血可能由红细胞生成不足、破坏过多或失血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明确病因。

血常规是诊断贫血的基础检查,通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初步判断贫血类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可能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有关,正细胞性贫血可能由慢性疾病或骨髓问题导致。血常规还能反映网织红细胞计数,帮助评估骨髓造血功能。
外周血涂片可直接观察红细胞形态,辅助鉴别贫血性质。缺铁性贫血可见靶形红细胞和红细胞大小不等,溶血性贫血可能出现球形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见大卵圆形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涂片还能发现疟原虫等感染性病因。
骨髓穿刺适用于原因不明的贫血,可评估造血细胞数量、比例和形态。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骨髓增生低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见病态造血,白血病可见原始细胞增多。骨髓铁染色能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性贫血,前者骨髓铁缺失,后者铁储存正常或增加。

铁代谢检查包括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用于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其他贫血。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血清铁和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升高。慢性病性贫血铁蛋白可能正常或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遗传性血色病则表现为铁过载。
基因检测适用于遗传性贫血的诊断,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通过检测相关基因突变可明确诊断,还能进行产前筛查和遗传咨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需检测CD55和CD59表达,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需检测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

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避免饮浓茶和咖啡影响铁吸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治疗效果,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补充铁剂或维生素。出现头晕加重、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