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贫血
血液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关键词: #贫血
血液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关键词: #贫血
贫血可通过皮肤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血常规检查。贫血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骨髓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等方式干预。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可能与长期挑食、胃肠出血、月经过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指甲脆裂、口角炎、异食癖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铁剂,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巨幼细胞性贫血通常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可能与长期素食、胃肠吸收障碍、妊娠期需求增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舌炎、手脚麻木、行走不稳。治疗需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叶酸片、甲钴胺片等药物,并适量食用鸡蛋、乳制品、深绿色蔬菜。
慢性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发贫血,多伴随原发病的发热、关节肿痛、水肿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同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溶血性贫血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可能出现黄疸、茶色尿、脾肿大等表现。治疗需根据病因使用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严重时需进行脾切除术。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可能与药物、辐射、病毒感染有关,常伴随皮肤瘀斑、反复感染、出血倾向。需使用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药物刺激造血,必要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日常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瘦肉、血制品、新鲜果蔬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避免长期饮浓茶或咖啡影响铁吸收,月经量过多者需及时妇科就诊。若出现持续心悸、气短等症状应尽快完善血常规、铁代谢、骨髓穿刺等检查。贫血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